“绣花劲”要的就是个“准头”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所说:“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。”以“绣花”为喻强调城市管理必须讲究“微操技术”,即科学化、精细化、智能化管理,哪儿下针、缝织多密都要精准。又如习近平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再次指出,脱贫攻坚“全过程都要精准,有的需要下一番‘绣花’功夫”,尽管所指不同,但一个“准”字相通。不难看出,习近平所讲的“绣花”,指的是抓工作、干事情必须秉持精准谋划、精准施策、精准发力的实用理念、工作标准和严格态度。这与他反复告诫的不能“遍洒胡椒面儿”、“手榴弹炸跳蚤”等观点一脉相承,既是科学精辟的“认识论”,更是务实管用的“方法论”。
“绣花劲”难的就是个“绵劲”。一根普普通通、细细尖尖的绣花针,一双巧手拿捏,却能穿针引线、龙飞凤舞,绣出大千世界。这正应了老子《道德经》所言:天下难事必作于易,天下大事必作于细。这是量变引发的质变,积累赐予的伟力:一个不谙针线的“门外汉”,要想成为一个手法娴熟的“绣大师”,除了手上历练、反复实践、日积月累、钻攻精进,别无取巧的法门;而一副宏篇巨作的诞生,从穿针引线,到开针纳线,直至历经千针万线,最终完针收线,同样离不开这股子“绵劲”。绣花如此,万事万物皆如此。《左传》有语云:政如农工,日夜思之,思其始而成其终,朝夕而行之。这“日夜思之、朝夕行之”,讲的就是要锲而不舍、保持韧性、追崇绵劲,唯此,方能“久久为攻,善始善终,善作善成”。
“绣花劲”求的就是个“实效”。绣花是个技术活、精巧活、细致活,但不是“作秀儿”,也不是“玩花样”,更不能“取巧儿”、“白忙活”。这就要拿出实打实的态度、实打实的功夫来。这样才不会“跳线”、“跑针”、“混色”,不会应付凑合甚至功亏一篑,并最终拿出别人认可、自己满意的成品。“绣花”的关键是个“绣”字,既求眼要准、活要细,更重针针秀在实处、向实发力。绣花是如此,抓工作、干事情亦如此,唯有细针密缝、抓铁有痕,求真务实、抓实工作,才能精准施针、精准发力,并针指顽疾、力克痼疾,最终“庖丁解牛”、“迎刃而解”,通过螺旋式的进程,推动各项工作驶向新境界。(白自玲)